牛蒡優質高產栽培技術
發布日期:2016-6-22 15:35:28 信息來源:本站原創
牛蒡為菊科2年生或3年生草本植物,生產中一般采用1年生栽培。其分枝旺盛,株高100-150厘米,根粗壯,錐形,頭部粗3-4厘米,長度可達60-70厘米,甚至100厘米。莖直立,上部多分支,基生葉叢生,長卵形,肥大:莖生葉互生,較小,葉背面密生白色絨毛。瘦果長卵形,灰褐色。牛蒡喜溫暖濕潤氣候,耐熱性強,最適生長溫度為20 -25℃,根部耐寒性好,可耐-10C低溫,地上部耐寒性較差.3℃以下易受寒枯死。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0-25℃,春季在3-5月播種,秋季在9-10月播種。
一、整地施肥
牛蒡屬需水又忌水作物.要求種植地地下水位在l米以下,收獲時肉質根長達100厘米,土壤要排水良好、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,pH值6.5 -7,土質為砂壤土.、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翻整地.播前每畝撒施充分腐熟過篩土雜肥3000公斤、標準氮肥40-50公斤、過磷酸鈣50公斤、硫酸鉀30公斤。按種植帶深翻80厘米以上,達到深、細、透、均、平。開溝筑畦,深埋肥料,整平畦面。筑畦采用高壟雙行,以南北向為宜。
二、播種
牛蒡種子種皮較厚,播前可采用熱水燙種、藥液浸種和藥粉拌種的方法處理種子后條播,播深3-4厘米,播后覆土1.5-2厘米厚,并保持土壤濕潤。播種及覆土后要在畦面的兩側各開一條平直的壓膜溝,并及時蓋地膜.7-10天即可出苗.每畝用種量0.6-0.7公斤。
三、田間管理
1.破膜間苗 待出苗80%以上時.用刀片對準幼苗正上方劃十字煉苗。子葉展開后進行第1次問苗,有l~2片真葉時進行第2次間苗.5-6片真葉時定苗,株距10-15厘米。間苗要間除小株、過旺株和畸形株:,
2.肥水管理 l片真葉時追施1次提苗肥,每畝用人畜糞液1000公斤從膜孔灌入.,有3-4片真葉時,根據田間群體和個體長相及時補施1次復合肥,每畝用量40-50公斤,于灌水前破膜深施于兩株間。牛蒡生長前期一般不灌水,一些必須灌水的高燥地,應選晴天上午灌半溝水進行調節。中后期灌水與追肥結合進行,一般15天灌水1次.、
3.中耕培土 間苗同時進行中耕除草。牛蒡植株生長緩慢,苗期最怕“草吃苗”,因此應及時中耕除草,直到植株封行為止。培土時千萬不要把植株的生長點埋人土內。***在播種后出苗前.每畝用25%除草醚300-400克加干濕適度(用手握成團、松手能散開)的細土15,,-20公斤,拌勻后撒在土面上。為防止發生藥害,出苗時或幼苗期下暴雨后,應及時排除積水。
4.根外追肥在牛蒡葉片生長盛期.用磷酸二氫鉀300--350倍液和硼砂800倍液于下午4時后均勻噴霧葉片正反面(特別注意噴施功能葉),5-7天噴1次,連噴3次,可促進植株營養物質轉換,提高產量和品質。
5.病蟲害防治 (1)病害。牛蒡病害主要有莖腐病、黑斑病、褐斑病和白粉病,防治上要注重以農業防治為主。選用當年采收的新種子或包衣種子,施用腐熟農家肥,深溝高畦規范化栽培,科學用肥,適時排灌。特別是在肉質根生長的中后期.控制好田間溫濕度是最根本的防治措施。發病初期,莖腐病可選用25%代森銨水劑600倍液、72%硫酸鏈霉素1000倍液灌根防治:黑斑病可選用75%百菌清700倍液、50%撲海因700倍液防治:褐斑病可選用64%殺毒礬500倍液防治:白粉病可選用25%粉銹寧2000倍液防治。(2)蟲害。蟲害主要有蚜蟲、紅蜘蛛及黃條跳甲,防治上可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,如抗蚜威、50%樂果、康福多等噴殺。
四、適時收獲
根據不同品種牛蒡的生育期適時收獲,.收獲過早影響產量,過晚特別是11月份以后,直根停止生長,因土壤條件、品種等原因,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糠心現象。秋播牛蒡從翌年4~5月份開始收獲.收獲時要防止斷根,一般用鐵鍬挖至直根30 -40厘米處,然后拔出。若土質過硬不易拔出時,應深挖60-80厘米再拔出。